碱又高产的玉米,那可能就面前这位最有经验了吧。
“你需要什么?”
陈光明省去了繁杂的提问环节,直接问道。
要知道他是院里的负责人,有一些资源还是可以调配的。
哎!
李建国随口这么一提,也只是想询问下有没有相关的研究,看起来答案是否定的。
现在见陈光明的反应,感觉似乎要给自己布置任务了。
但这想法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在现代确实有这样的玉米,并已经在多个地区的盐碱地成功推广。
这与土壤改良、化肥使用及科学管理密不可分。
“我可以试试,不保证能成功。”
李建国有所保留地说。
毕竟这里缺乏基础性状基因,要想进行基因重组还需要相关遗传背景。
“好!你尽管做吧。”
陈光明有些兴奋,干枯的脸上泛起红晕。
“有什么缺的我帮你搞定。
郑院长知道了,也会全力支持的。
你想想,要是真弄出来这个新品种,在这里的广阔盐碱地能种多少粮食啊!”
陈光明越说越激动,几乎没注意到李建国微微惊讶的表情。
不久之后,他击着手掌离开了居所,准备回去好好计划一下。
第二年春天,要留出一块专门用于试验的盐碱地给李建国。
晚餐后,听着大家议论这件事,李建国有点无语。
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做了,至少得摆出个姿态来。
第二天开始,李建国回到居所思考如何着手“抗旱耐盐碱”
的玉米品种实验。
虽然不确定能否成功,先让它长出来也是进展。
于是他开始了种子挑选工作,桌上堆满了玉米粒。
他的助手小艾也在帮忙,有时提醒两句表示在场。
他心里暗自决定:找抗旱与耐盐碱特性,尝试将两种属性结合起来,或许能找到突破。
然而摆在眼前的几批玉米只适应较轻度的盐碱地,若环境盐浓度增加可能存活不下去。
“算了,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