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武植在朝堂上宣布将武思君封为安远王,还把新近纳入版图的真腊点婆国赐予武思君,作为他的封地。
群臣听闻这道封令后微微皱眉。他们心里暗自思忖,陛下此举,日后恐会让诸位皇子在各自封地培植势力,一旦势力壮大,对于未来继承皇位的皇子而言,无疑是个巨大威胁。
可转念一想,那真腊占婆地处偏远,远在中原王朝之外,不过是个未开化的外邦小国,即便武思君在那里发展势力,也掀不起多大风浪。如此权衡之下,众人便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16岁的武思君得知自己被父亲封为安远王,且即将远离京师,奔赴数千里外的番邦之地时,脸上非但没有沮丧之色,反而满是跃跃欲试的神情。
这些年他一直追随水师主将李助习武,练就了一身精湛武艺,早就渴望能一展身手。
可京师之中名将如云,身为皇子的他,即使想领兵作战,也轮不到他施展的机会?如今能够远离朝堂前往自己的封地,一切便能自己做主了。
武思君向方百花、武植辞行后,便率领着武植派给他的一众属臣,高高兴兴地往西南而去。
后宫之中,李明珠、王静姝、李师师等众女,自武植将武思君外放至数千里之外封王后,她们原本对各自子嗣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不再一味宠溺,而是聘请名师或武艺高强之人,督促自己的子嗣刻苦学习。
她们心里清楚,自己的子女日后极有可能被外放封王。倘若没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离开父母,远赴边疆,很难具备统领属地的能力。
武植见众女这般举措,欣慰地点了点头。为使子嗣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亲自前往周侗的隐居之地,诚心恳请已年过七旬的周侗入宫教授一众皇子皇女武艺。
此时的周侗虽已年过七旬,但凭借高深的内练之法依旧精神抖擞。
一直以来周侗收徒标准极为严格,不仅要求徒弟资质出众,更看重其人品。面对武植的邀请,他本想婉拒。
但想到如今大明国在武植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土面积较前朝大宋扩充数倍,这一切都得益于武植。
周侗也想看一看神武大帝的后代里有没有可造之材,于是接受了武植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