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公司又向他伸来了橄榄枝。
他也去了。
但情况,依旧如出一辙。
领导们对他的方案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只是冷冷地“听着”。
没有表态,就是最大的拒绝。
王曦权苦笑了一声,转身就走:“不用了。”
多年后,他和谢世齐偶尔小聚,聊起这段往事,只剩下一声叹息:
“那个年代,大多数国企老板对风电设备制造缺乏兴趣,觉得投入大、回报慢,看不到短期市场前景,自然不愿意拿真金白银去冒险。
而风电设备制造,恰恰是一个需要巨大耐心和投入的产业。”
这,也正是他在国企系统里一再受挫的真正原因。
当然,凡事也总有例外。
那天,海滨重工起重设计院的院长吴俊然,邀请王曦权到海滨重工走了一趟。
车间灯光昏黄,钢材味和切割烟尘混在一起,老旧设备嗡嗡作响,气氛却带着种莫名的热气。
吴俊然领着他在车间里转,边走边指着一排排机床、焊机、龙门吊,神色颇为自豪:
“我们以前也请了些所谓专家来论证,全说我们海滨干不成风电整机知道。王总,您看看——您觉得我们能不能干成?”
王曦权没回话,只是低头看了看地上的油渍,抬头又扫了几眼那些蹲在角落忙碌的工人。
然后,他慢慢绕着车间转了一圈,最后停下来,声音淡淡的:
“其实能不能干,十分钟就能定下来。关键不是设备,不是人,只有一条——你能不能支配钱?要是弄不来钱,咱就别瞎耽误工夫了,我这辈子已经在倒计时了。”
吴俊然怔了怔,随即咧嘴一笑,压低声音问:“要多少钱?”
王曦权伸出两个指头,比了个大致的范围:“两千万到三千万。先买台机组来,拆了学,边做边改,得有人练手啊!”
吴俊然眼睛一亮,立马脱口而出:“有钱!”
话刚落,又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声音陡然压低,靠近了半步,悄声补了句:“现在没有。上岸就有——上岸就有钱!”
王曦权微微皱眉:“上什么岸?”
吴俊然咧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