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瀚海驭风 > 第85章 国际合作讲立场(4/7)
tank那边,还是那个问题:“塔筒图纸能卖不?我自己造塔筒,行,我就买你4台机组。不行——一台都不买。”

    nordtank代表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点头。

    王曦权心里有数,谈判桌就是博弈场,有一个人先松口,就等于打开了一条缝。

    他没耽搁,拿着nordtank那头的初步草约,再去见bon的人。

    这回他底气十足,将合同上的“8”改成了“4”,对方代表一看就急了:“你不是说要引进8台吗?”

    “我得把部分配套资金留出来,用在国产塔筒的研发和制造上。”

    他说得不急不缓,眼神却不容置疑。

    最终,bon只能无奈接受。

    签约那天,bon的销售代表私下叹气:“早知道你有这手段,当初就该答应把塔筒图纸卖给你了。”

    王曦权没回应,只是点了支烟,站在风场的边缘,任由北欧的风拍打着他满是风霜的脸。

    那年,达坂城的风曾吹得他睁不开眼。如今,他只想靠自己,再让那风转一次。

    不是为评估,不为政绩。

    而是——为了中国人自己的风机。

    他没想到,这一番“倔强”的坚持,会成为行业的转折点。

    不久后,国家经委正式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风电项目不得进口塔筒——理由简单粗暴:新疆电力局都能做,其他单位也能做。

    就这样,王曦权无意间开创了中国风电历史上塔筒国产化的先河。

    今年初,达坂城风电二场顺利完成装机。

    但有两件事,仍旧像钉子一样钉在王曦权的记忆里。

    第一件,是外经贸委的杨启帆当着众人对他说:“你要是把二场的装机容量做到一万千瓦,我就在你们现场开发布会!”

    这句话他始终铭记于心。

    既是动力,也是某种迟来的承认。

    他也有底气——4台 bon 500千瓦、叶轮直径 35米的失速型机组,本身就是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

    他敢扛!

    另一件事,则让他惋惜至今,也是他这段时间的“执拗”所在。

    那是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