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这条大路,如果在明年夏季之前不能修通的话,若是再引发洪水,恐怕自己真的要如百官所愿,被罢官了。
周然随即将杨三柳召集过来,开始安排修路的事宜。
一队队的马车带着沉重的水泥沙子从各处运往沿途的工程仓库。
周然亲自坐镇开始进行了第一段水泥路面的铺设,而这一行为立刻让百官们都不得其解。
虽然他们不懂这水泥的应用,但是却也阻挡不了他们弹劾周然的行动。
早朝。
朱棣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群臣。
“今日有何要奏?”
话音刚落,立刻就有官员迫不及待地站出来。
“启禀皇上,臣有本要参!”
一听这话,朱棣就明白,恐怕又是冲着周然来的,还是不厌其烦的说道。
“说吧。”
“臣要参周然违背圣上节俭之谕,先帝有言,为政之要,首在节俭,以厚民生,以培国脉,而钦差周然,受陛下隆恩,委以重任,然其行事,违祖宗成宪,请皇上削其钦差身份,另举他人完成这迁都大业啊,皇上!”
“臣访闻,周然不思兴利除弊,所到之处,必穷极奢靡,虚糜民力,以行其华而不实之政,其铺路之事,尤为不稽,征调夫役,使百姓弃田亩之业,劳役成月,如此兴作,不问可知,其于国计民生,有何裨益?不过虚耗民财,实非国家之福,恳请皇上降旨,勿要让周然再浪费我大明百姓之力!”
“陛下以节俭化天下,以民生为重,岂容周然如此糜费?臣虽驽钝,受国厚恩,见此不法,安敢不言?伏乞陛下,收回成命,罢斥周然,以正法纪,以慰民心,以培国脉。”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呼啦啦一片朝堂上跪满了人。
朱棣看着众人这副要生吞活剥了周然的样子,不由冷笑一声。
前些日子若不是亲口听到徐春海的回答,他也不知道周然竟然要修建一条宽敞平整的大道,而且是要用百年而不坏的水泥路。
此等功绩却在这帮人的眼中成为了华而不实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