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连续几次朝会都是如此周然,现在已经成了百官的公敌、
如果不是自己力保周然,恐怕周然现在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这一次的迁都计划可谓是影响深远。
几乎是和百官对着干。
虽然自己是一朝天子,可这百官就是自己这艘大船上的一个个零件。
如果不顾及他们继续奋力前进,恐怕自己这艘大船最终将会沉没。
站在亭子里,朱棣看着那池塘里的锦鲤,忍不住叹息一声。
跟在后面的姚广孝拱手道。
“皇上的决定是英明神武的,不会出错。”
听到姚广孝的这句话,朱棣很是无语。
“怎么连少师你都开始拍朕的马屁了?说点有用的,这迁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臣以为皇上的决定是关乎大明边疆的安危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百官之所以反对,是因为皇上迁都,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哼,朕真想把这帮官员全部都给罢免了!一个个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却将我大明边境的安危于不顾!”
“皇上,臣以为,不必在意他们的想法,一旦迁都完成,他们自然会适应。”
接着,姚广孝想到了一个词语:“周然曾经跟臣说过这么一个词语,叫做‘自适应性’,所以皇上不必担心。”
“哦?自适应性,不错,确实如此,等迁都完成之后,到时他们自然会适应新的都城!”
朱棣此时顿时有一种心情通达的感觉。
“走,你随朕去批阅奏折!”
“臣遵旨”
到了奉先殿,朱棣立刻就看到了桌上的书信,忍不住抬头看向纪刚:“这是谁的信?”
“回皇上,是周然!”
“周然?真是巧了,刚刚还提到他呢!看看他给朕说的啥吧!”
说着,朱棣拆开了信封看了一眼里面的内容,不由眉梢一挑。
“这小子,让朕收地!他这是什么意思?”
说着他把信递给了姚广孝。
姚广孝接过信看了一眼,随即陷入了短暂的沉思,然后便开始分析起来。
“皇上,据臣了解,现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