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文化遗产
河南省拥有五项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河南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龙门石窟
列入时间:2000年11月
特点: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
2殷墟
列入时间:2006年7月
特点: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这里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甲骨文、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其中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约1000年,殷墟因此被称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3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列入时间:2010年8月
特点: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8处11项建筑。这些建筑历经多个朝代修建而成,以不同方式体现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
4大运河(河南段)
列入时间:2014年6月
特点:大运河河南段包括通济渠和永济渠,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重要的水运通道,也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河南段大运河沿线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5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列入时间:2014年6月
特点:河南段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洛阳、巩义、偃师等地。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交流,河南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之一,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