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 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
- 变迁: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时期,其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
- 在陕西的分布:张姓在陕西也有较多的分布,并且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陕西的一些地区,张姓家族形成了一定的聚居群体,他们在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贡献。例如,渭南市等地都有不少张姓人口。随着历史的发展,张姓不断在陕西繁衍、迁徙,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全省各地。
李姓
- 起源:
- 主流说法:李姓为皋陶后裔,而得姓始祖则为皋陶的第 27 代孙李利贞。皋陶与尧舜禹一起,被尊为上古四圣,他是当年治水时候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因职务原因得姓“理”。传至第 26 代理徵成为商纣王的理官,理徵为人正直,执法如山,得罪权贵后被捕杀。为避免被灭族,理徵之妻契和氏带幼子理利贞出逃,途中以路边李子果腹,后来逃到今河南鹿邑一带,为躲避追捕,同时感李子之果实活命之恩,契和氏便把“理”姓更名为“李”,李利贞遂成李氏得姓始祖。
- 其他说法:也有说法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等,但主流观点认为李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 变迁:先秦时期,李姓从河南鹿邑向山西、陕西、河北、四川、湖北等地迁徙。秦始皇时期,李姓进入南越,而老子的后裔入陇,成为陇西李氏望族,在李唐前基本已经遍及各地。唐朝时期,统治者定都长安,李姓皇族遍布各地,李姓人口迅速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