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姓
- 起源:
- 源于彭姓:钱姓可以追溯至黄帝七世孙彭祖,这位史传寿高 880 岁的寿星真名叫篯铿,后被尧赏识,受封于大彭,成为彭姓的祖先。彭祖之子篯孚,在西周都城任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篯孚便以“钱”为姓,所以彭姓与钱姓本为一家,民间至今也有“彭钱不分家”的说法。陕西西安是西周都城镐京之地,也是钱姓的发源之地,钱姓的历史有 3000 多年。
- 帝王赐姓:五代时钱镠曾以杭州为中心建立了吴越国,历时 86 年之久,有不少吴越臣僚先后都被赐以国姓“钱”,而改姓为钱。《宋史·吴越钱氏世家》称,吴越王钱镠“与战士多赐己姓”。目前,属于这种赐姓的钱姓人仅见于台湾高山族土着中,据《台湾姓氏源流》记载,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台湾高山族土着七姓中有一支因忠于朝廷,有功于国家,被乾隆帝赐姓为钱,此后相沿不改。
- 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今回族、苗族、壮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钱氏,世代相传至今。
- 变迁:
- 先秦两汉时期:钱姓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寂寥无闻,整个先秦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仅仅有隐士钱丹一人。钱姓族人的活动范围只局限于彭城及其周围地区。到秦代,下邳(今江苏睢宁)名士钱产因才能出众、节操高雅被朝廷委命为御史大夫,使钱姓开始闻名。但秦末农民大起义及楚汉相争时,钱产业已亡故,其后人为躲避兵燹之苦,纷纷离开京师咸阳重返家乡下邳。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百姓为躲避北方战乱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发展契机,江南钱姓也得到长足发展,人丁兴旺、名人贤士辈出,出将入相者甚众。如三国曹魏时,长兴人钱盛官居庐江太守,钱瑞历任青冀二州刺史、龙骧将军等。此时江南钱姓主要聚居区在乌程、长兴以及附近的长城、东迁等地,因这些地方从三国孙吴时就隶属于吴兴郡管辖,所以吴兴成为当时天下钱姓最为瞩目的地区,跻身钱姓着名郡望之列。同时,江南钱姓开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