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热烈。
而一切事情的源头,蒋小七,根本不知道考场外官员们家中后院儿的幺蛾子。
此时依旧在考场中分秒必争,赶在太阳落山前收笔,那火烛能不用就不用。
每场三根蜡烛,如今第二场已经发了六根,蒋小七都攒着呢,要是第三场考完不收回去,就带回家。
就算再有钱,也不能糟蹋东西不是?
昨日的策论写的顺畅,今天的也不是奇葩的案子,判语能在天黑前誊抄完。
等到了第三场就是自己不太擅长的诗赋了,这么关键的时期,如果到时候真的作不出好的,他不介意自己偶尔当一回文抄公。
毕竟这是关乎一辈子的大事,这次落榜的话,还得等三年,这三年朝中不定又会有什么变化。
祖父毕竟年纪不小了,虽然现在在户部受重视,可也有点当牛做马的势头。
蒋家还是没有太硬的后台,刘家,就算是叔祖父也轻易不求到刘家去,自家又凭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有人脉是一方面,自身强大才是立世之本。
自己还是得早些下场,让蒋家更好的在官场立足。
还有叔祖父,再努努力,当个一部尚书也不是不行嘛~
祖父三年观政期过了,不是七品就是从六品,再过个年,也能到五品。
还有在外当县令的几个蒋家族人,除了自己老爹蒋文清不适合把官做的太大,其他几位都是实干派。
这其中就有蒋林的祖父,年纪不过五十有二,比蒋地主还年轻呢。
当年也是考中了同进士,一直在外做县令,也就是回京述职的时候能离开辖地。
这县令一当,十几年就过去了,连个从六品的通判也没混上。
再这么下去,估计要焊死在七品县令这个位子上了。
不行不行,都不往上升,附属卷王系统不是白绑定了?
脑子里想了杂七杂八不少事,手中的笔却一直没停。
好在现在是写在草稿纸上,还没正式誊抄到考卷上。
不然这一心二用,那可是考场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