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到了县衙,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县太爷也不能可着他们一头驴薅啊~
好不容易送走了刮地皮的陈县令,这又来了个董县令。
要不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呢?人家当官的动动嘴皮子,他们这些地主富户就得割肉放血!
士、农、工、商,“农”始终还是排在“士”后面,说起来好听,比“工”和“商”的地位高,可是他们还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啊。
乡绅地主们不说苦瓜脸吧,此时面色也真说不上好看。
面对官员,即使是七品官,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不得反抗的存在了。
董进在杨师爷提醒下,终于收回了思绪。
看着面前的老老少少十几个人,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沃土计划。
这些年,他受到小舅子的影响,做什么事情也习惯先制定一个靠谱的计划。
这其中想干什么后干什么,过程中需要有哪方的配合,都在计划中详实的标明。
甚至每一步计划的时间节点,也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就像当初小舅子给他们制定乡试、会试、殿试的温书计划一样。
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计划,大家也不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制定目标很重要,实现目标的计划、步骤更重要。
就在一众乡绅提心吊胆的盘算这次到底该拿出多少好处“破财免灾”时,他们听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决策。
“沃肥?我们自己沃肥?不行的呀,临海的土地留不住啊,多好的肥料也十不存一啊!”
在场的人都是田地里讨生活、发家的,不说个个是农业专家,对庄稼土地的了解也绝对不差。
“大家先听县令大人说,也许大人那里有我们不曾知晓的诀窍呢?”
这人也是为了缓解一下尴尬,当面反驳县令的决策,那不是找死吗?
“杨师爷,你来说具体的章程吧。”
董进知道在场的人觉得他想一出是一出,不过,自己虽做不出前几任县令那种“劫富济贫”的事,可他决定的事,也不会因为别人几句反驳就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