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副书记停下了自己的叙述,拿起一只烟,横在鼻子下面闻着,并不点燃。他原来是抽烟的,一年前戒了,但他的办公桌上从戒烟时就摆着一盒烟,吴三兵猜想,他这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
已临近中午,墙上时钟的指针指向11:00。阳光透过百叶窗帘斜切在地上,将地面分割成明暗交织的几何图案。
吴三兵正听得入迷,期待着刘副书记继续讲下去,刘副书记却问吴三兵:“听出点名堂了吗?”
吴三兵说:“还没听出来,到目前为止,您讲得是一个还没结尾的故事,不是案例。”
刘副书记说:“案例来自于故事。像我们目前遇到的这件事,还只是一件事,连个故事都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更多的细节和内情,这对于我们处理这个问题很不利。”
吴三兵说:“您能把刚才的那个案例,或者是故事讲完吗?”
“当然。接下来我就讲得简单一点,不考虑故事的完整性了。”刘副书记说。
那天晚上,姜某气得晕了过去,李某没有理她,从衣厨里拿出一条毯子,铺在地板上,又从床上拿下自己的被子和枕头,躺下睡了。
此后三天,姜某没去上班,李某也没有再折腾,家里很平静。
第四天,姜某失踪了。
姜某失踪的那天下午,张某收到一封信,信很厚,贴了三张邮票,寄信地址只写了“本市”两个字,笔迹似曾熟悉,但也看不出是谁的。
张某觉着有点奇怪,近两年与他书信往来的人不多,大家已经习惯于用电子邮件了。
他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信封,因为信太厚,他怕把信纸剪坏了。
当把信打开的时候,他一眼就认出是姜某的笔迹。他来不及看全文,翻到最后一页,见落款写着姜某的名字,他的心“砰砰”地狂跳起来,意识到出事了。
张某开始仔细看信,刚看了两页,头上就冒出了一层汗。
姜某在信中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张某,包括他与李某的对话,但在信中只字没有提张某。信的最后一句话是“永别了,来生再见!”
看完信,张某瘫坐在椅子上,心中充满愤怒和惋惜。姜某在信中没有要求张某做什么,只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