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好了很多。”
李俊业正夹起一块菜,放入口中,知道他是有话要说,便也放下了筷子,“还请世子指点。”
张世泽笑了笑,“那是因为就在你入京的路上,杨嗣昌看过你的奏章之后,也向陛下上了一本,支持你的做法,不过他做的更绝,建议陛下退守宁远之后,直接将关宁军裁汰半数以上,省下的银子,用于国内练兵,专事于平定国内内乱,待内乱平定之后,再向辽东发兵。”
直接裁汰半数以上,这么大胆的想法,让李俊业吓得放下了手中酒杯,他所谓的裁汰是照顾了各方利益,心中目标是裁个三成就行,其实他始终没有说具体数量,一直用含糊不清的“裁汰”两字代替,将最难得球替给朝廷去处理。
杨嗣昌就不一样了,上来直接大刀阔斧直接点名裁汰半数以上,其实裁汰半数以上反倒是符合李俊业预期的。
他得这一次无疑将辽东军侯全部得罪完,杨嗣昌就是政治太幼稚,情商太低,主政时基本将满朝上下全部得罪个遍,以至于到后期自己都无法在朝廷立足,到了地方之后,随着局势的不断糜烂,地方督抚总兵也开始对他爱理不理。
他也不贪不腐,明末后遗老遗少也没有一个人说他一句好话,只能说干臣难做。
杨嗣昌是明末唯一有机会力挽狂澜的人。
“哦!杨督师怎么会和我看法一样?”李俊业故意做出一副不得要领的感觉。
张世泽道:“哎!杨督师观点素来与朝野不合,想必李总兵也清楚,他提倡主和,攘外必先安内,并不提倡两线同时作战,李总兵奏章正好契合了他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随意杨督师获知你的奏章后,对你大为夸赞,还有自己的奏章中对李总兵美言了不少。”
“想必李总兵当初在川楚作战时,和他关系不错吧!”张世泽拿起酒杯补充了一句。
这句看似轻描淡写,恰当的随便一问,其实张世泽暗藏玄机。
李俊业笑了笑,“在川楚作战时,我还是一个参将,虽与他是上下级关系,但也只是匆匆见过几次面而已,称不好关系不错,也称不少关系很差。”
“原来如此!”张世泽暗自点了点头。
“京师最近还有什么关于我的消息吗?”李俊业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