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愈发勤奋刻苦起来。
早在半个月前,他便不再像以往那样跟随周太师一同前往沈宅用膳。
如今,他的每日三餐要么是由妹妹沈草送去,要么就是直接在太师府解决。
随着科考的临近,京城的氛围也越发凝重。
入秋之后,这座城市逐渐迎来了各地赶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
他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汇聚于此,为了那金榜题名的荣耀而拼搏。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雪月楼的生意依旧异常火爆。尤其是后院的宴会,更是一场接一场,热闹非凡。
雪月楼的后院花园景致宜人,学子们常常在这里的亭子里相聚,或斗诗,或作画,或交友,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
就连酒楼里的小厮们,也在这浓厚的文学氛围的熏陶下,不知不觉间识得了许多字,甚至还能背诵几句诗词。
这种文化的感染力,使得整个雪月楼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息。
沈草特意吩咐人在花园正中央搭建了一个精致的台子,这个台子不仅造型独特,而且位置显眼,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
在台子的后方,矗立着一个巨大的架子,架子上每天都会悬挂着一个特定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由沈草精心挑选的,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前来赴宴的学子们的创作灵感。
学子们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诗词或者对联。
每当有学子创作出精彩的佳句时,这些作品就会被挂在架子上,并在旁边写上作者的署名。
这样一来,其他宾客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作者的姓名和才华。
每次一走进雪月楼的后院,人们就能看到一群人手持酒杯,围聚在台子周围,或高声吟诵,或低声品味,或热烈讨论。
这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文学的殿堂。
没过几天,这个架子上的诗句已经挂满了不少。
这些诗句或豪放奔放,或婉约细腻,或清新自然,或深沉凝重,每一首都展现了学子们的才情和个性。
有好几次,沈草偶然路过这里,看到学子们如此热情地参与其中,心中不禁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