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不会贫瘠,单纯为了增加有机物,每亩地因地里的情况不同,需要两百到五百公斤的干重量。
折算取中的话,每亩地也需要五百斤的秸秆量。
那六吨的秸秆,也仅能改良二十四亩的土地。
这样算下来,那需求量将是一个海量的数字。
本来收秸秆轻轻松松能完成任务,现在六子突然倍感压力,只能马不停蹄的跑到张军家里,借用村里的大喇叭,再大批收购一波。
好在农村家里秸秆最多,每亩小麦能产秸秆四百公斤,玉米则能产八百公斤,大豆也有四百公斤,这样算下来,秸秆倒是能满足。
“喂喂喂”
“那个,我是六子,给大家再说个事啊,现在咱们村谁家还有剩余的秸秆,不管是玉米还有小麦,统一收购,有多少收多少,都拉到村后面的林场那里,八块钱一车,大豆秸秆十块钱一车!”
连续说了好几遍,六子这才罢休。
现在让大家都拉到林场,也是怕耽误大家的事,现在村里也在规划,大家饭少饭后的都喜欢去广场玩,也不好意思一直占着。
林场那地方大,多少都能放的下,打料哦时候也不扰民。
但是苏阳电话里说,等把附近村子里的秸秆收完,就一路朝着墨钰县的方向流动收料。
这样就能更快的供应墨钰县的需求。
大家听到有人广播后,又开始紧锣密鼓的收拾自家的秸秆。生怕去晚了,人家不收了。
“当家的,你听到没有,阳子又开始收了,你赶紧装车去卖,这么好事,上哪找去。”
“咱们家最少能拉七八车,几十块钱呢!”
村里养鸡的李婆子,拿起墙根的叉子就往车上装。还特意在地下垫空,显得车子装的满,这样多出来的还能多卖一车的钱。
反正也是按车收,谁会看这么细。
村里的其他人也赶紧放下手里的碗筷,拉着地板车开始装秸秆,扛上车皮带就往林场跑。
李婆子一出门,就看到路上快堵塞了,一路上都是地板车,一股风出来,秸秆满天飞。
大家争先恐后的往前拉,谁也不让谁。
等到了林场,娜扎嫂子帮忙记账,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