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朕感觉国家若是想再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打破士农工商的阶级限制,让这些高高在上的权贵明白,他们若是不努力,不接地气,那今后任何人都可取而代之。”
许闲不由伸出大拇指,赞叹道:“陛下,您若是能这么想,那真是国家之幸,百姓之幸,您说的没错,阶级固化、思想固化一定会束缚楚国发展,因为资源被权贵垄断,百姓们没有晋升的机会。”
“虽然科举已经打破士族权贵对选官制度的垄断,但权贵对农业、工业、商业垄断依旧存在,所以我们只有打破他们的垄断,才能令各行各业的人才,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就像今日起重机,其实楚国不是没有工匠想过这种问题,但他们因为思想禁锢,阶级固化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苏云章微微点头,“没错,朕相信你的远见卓识。”
说着,他看向苏禹,问道:“老大,以如今财政收入,能不能支撑取消匠籍?”
苏禹义正言辞道:“完全可以支持,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百姓们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那楚国能叫强盛吗?”
苏云章已经开始憧憬起楚国的进一步飞跃,“那好,楚国改革之尝试,就从解除匠籍开始。”
原本他还想等此事稳定稳定再说。
但今日苏云章观还一些老儒生、官吏和士族的嘴脸,心中便已经下定决心改革。
因为他们是楚国的子民,工匠也是楚国子民。
但当许闲提议要解除匠籍,提高工匠地位,进行工业强的时候。
苏云章从老儒生、官吏和士族的脸上看到了轻蔑与不屑。
匠人在他们眼中就好像是奴才与奴隶一般入不了眼。
所以苏云章决定听从许闲的意见进行改革。
他与许闲接触这么多年,思想早已跟常人有所不同。
苏云章现在能深切体会到,这些大儒、官吏和权贵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地位,不过是运气比常人好些罢了,不过是投了一个好胎罢了。
如今就连他都已经没有那种俯视众生的冷漠,一门心思想要发展楚国,抚恤军民,让百姓们的日子过的好一点。
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