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出了心中疑惑,“老师,我记得你知道元盛解元有望后,很高兴啊,还多次恭喜他……”
张晋没想到这个小地方的学子,脑子还挺好使,不好忽悠,他大着舌头说:“以前我只以为元盛用的那些诗,是他的初作,赵先生为他批改,直到今天早上,我收到了好友寄过来的这本诗集。”
“你也知道一本诗集从京都寄过来,不加急的话需要半个月,我的好友王城和也在信中说了,这本诗集是他家儿子一个月之前作的。”
“我越看越心惊,里面有些诗赋怎么和元盛做的相似?但我毕竟不是教元盛的先生,所以并不确定。直到我看到元盛说的那首《清明》和《渔舟夜景》,这两首诗是乡试完,元盛亲口说的,我才确定元盛抄了人家的诗。”
“我心中对元盛的欣赏,这才变成鄙夷。”
元弘毅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看来真是他想多了。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愿去做这个出头鸟,他本来就考上举人了,他去闹腾什么,元盛背后的靠山到底有多强,他根本不知道,最重要这事没有好处。
元弘毅附和着说:“如果不是老师收到王大人的诗集,我们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但对于自己出面指证元盛作弊这件事,元弘毅则绝口不提。
张晋没想到这个毛头小子,还挺不好对付。
他刚刚已经装喝大了,今天只能作罢,明天再议。
张晋佯装正义之士,又骂了元盛一阵,才醉倒在桌子上。
元弘毅将张晋搀扶回房。
元弘毅将张晋送走后,自己回到房中想了许多,张先生既然如此有背景,元盛又抄的是王大公子的诗集,王大公子可以将这个盖子掀开,完全不需要他。
这件事归根到底,抄的是王家大公子的诗,如果说不公,也是对王家公子不公,跟他关系不大。
他乡试最后一名,即使拿掉元盛,他也是二百三十九名,跟他又有多大关系?
想清楚这些,元弘毅豁然开朗。
等元盛作弊案坐实,他倒要看看石庄村那帮眼皮子浅的,那帮拼命贬低踩踏他的族人和乡民又会如何说?
他是元家唯一的举人,他才是元家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