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四百四十九章 铁龙震天下,新的和约!(2/6)

    它不仅将经济最为繁荣的城邑尽数囊括,还巧妙纳入了数座矿藏丰富的重镇,为日后利用铁路运输矿产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这条铁路一旦落成,势必如血脉贯通,为大明的经济腾飞注入无穷活力,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

    皇宫,勤政殿内。

    一场御前会议正在进行。

    殿中烛火摇曳,映照着群臣肃立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息。

    新政推行以来,整体势头虽如江河顺流,进展顺畅,但并非毫无波折。

    毕竟,只要有人在,便免不了利益的纠葛与争斗。

    有些人即便已将利益的大半收入囊中,仍贪心不足,恨不能将所有好处尽数独吞,丝毫不愿他人分毫。

    这种赤裸裸的欲望,根植于人性深处,难以根除。

    人心复杂,远非棋盘上的棋子,可以按既定的轨迹运行。

    即便是一项对上下皆有益的政策,也可能因私心作祟而受阻,难以落地。

    因此,在新政推行的过程中,因暗中抵触、阳奉阴违而被朱允熥果断免职,甚至治罪的官员,并非个例。

    这些人或明或暗的“软对抗”,如涓涓细流,虽未掀起滔天巨浪,但在平静的朝堂之下,仍激起阵阵涟漪。

    幸而,在整体利益未受大的侵害、朝局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这些零星的反对声,终究未能成气候,未曾掀起什么大的风波。

    在以前老朱治下,官员的升迁与罢黜本就是朝堂常态,或因功擢升,或因过获罪,起落无常。

    如今,朱允熥承继大统,亦延续了这份铁腕作风。

    他不仅沿用了太祖的密探制度,派遣耳目遍布四方,刺探各地真实情形,还巧妙利用邮传部的书信网络,开启了“全民监督”的新篇章。

    百姓的来信如雪片般飞入京师各部,或诉冤屈,或揭弊端,比之以往的监察手段更为直接、更为犀利。

    除此之外,朱允熥还设立了密奏制度,特许少数心腹重臣,在遭遇紧急或重大事件时,可绕过通政司与政务处,直接上呈密折,密封送至御前,由他亲手拆阅。

    密奏内容,除皇帝与上奏者本人,再无第三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