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珩提出自己的疑问,“皇阿玛,这样的君主真的值得大臣效忠吗?
如果是我,我定不会效忠大宋,也不会效忠宋太宗,我宁愿归隐山林。”
乾隆看着永珩,轻轻叹了口气,伸手将他拉到身边,缓缓说道:“你还年幼,有些事,还不能完全理解。”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朝堂之上,局势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公平与不公平。
宋太宗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决策需要权衡各方利弊。
潘仁美虽犯下大错,但他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
宋太宗或许有他的考量,不能仅凭一时的愤怒就将其严惩。”
“那也不能让杨家蒙冤啊!”永珩不服气地打断道。
乾隆摸了摸永珩的头,耐心解释,“杨家满门忠烈,宋太宗又何尝不知。
他对杨家的功绩也是认可的,只是奸臣蒙蔽圣听,才导致悲剧发生。
但杨家保大宋,并非只为宋太宗一人,他们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守护大宋的百姓。”
“至于王侁。”
乾隆继续说道,“他因陷害杨业,被削职为民,流放金州。
最终在金州去世,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永珩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永珩抬起头,眼中的疑惑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崇敬,“皇阿玛,儿臣懂了,原来朝堂之事这般复杂。”
乾隆微笑着点头,“永珩,你要记住,作为帝王,要心怀天下。
明辨忠奸,这样才能不负天下百姓。”
永珩小手胡乱地在脸上一抹,擦去残留的泪痕,仰着满是求知欲的小脸,望向乾隆。
他脆生生地说道:“皇阿玛,杨家,金沙滩一战,七子去一子回。
我总算明白刚才太外公为何说,活着才是对家人最好的。
可我实在好奇,杨家将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啊?”
乾隆慈爱地看着永珩,微微颔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杨延昭,这位杨家的顶梁柱,肩负着家族的荣耀与使命,戍守边疆数十载。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风沙漫天,条件艰苦,可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