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
永珩听得入神,眼眶早已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此刻再也忍不住,簌簌地滚落下来。
他用袖子胡乱地擦着眼泪,声音带着哭腔问道:“太外公,那潘仁美最后如何了?
他害得杨家这么惨,难道就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吗?”
杜文焕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潘仁美那奸臣,终究还是受到了惩处。
他的恶行被揭露后,虽然皇帝念及他往日的一些功劳,没有将他处死,但也将他削职为民,罢去了所有官职。
只是,这对于杨家所遭受的苦难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永珩握紧了小拳头,心中的怒火依旧未消。
他顿了顿,又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太外公,那大宋的皇帝招降的时候,不是信誓旦旦地说会对杨将军好吗?
你说有奸臣陷害,那是不是意味着是皇帝无能,才害得众位将士战死疆场?”
这一问,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杜文焕一下子愣住了,这个问题太过尖锐。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他思索片刻,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这个问题,恐怕老夫回答不了你,毕竟老夫不是皇上,难以揣度圣意。”
这时,永琰迈着小短腿,急匆匆地跑到乾隆面前,拉住乾隆的衣角,仰着小脑袋,脆生生地说道:“皇阿玛,你来回答”
乾隆原本一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此刻被永琰这么一叫,便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站起身来,缓缓走到永珩面前。
他神色温和,目光中透着睿智与威严,抬手摸了摸永珩的头,“永珩,这世间之事,并非,非黑即白,也不能简单地将过错归咎于一人。”
“皇帝身处高位,肩负着天下苍生的重任,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宋太宗招降杨业,本意也是为了国家的安定,想让杨家将为大宋效力,共同抵御外敌。”
乾隆微微停顿,目光望向远方,似是在回忆着历史的沧桑,“只是朝堂之上,奸佞之臣为了一己私利,蒙蔽圣听,才导致了杨家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