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为了振奋赵人的士气,
赵王令龙骧军于玉璧城下,举办龙骧大宴。
这次大宴,即使放到天下任何地方,都是一场绝无仅有的盛会。
其规模之庞大,古未有之。
其军马之雄浑,也将成为阴山绝唱。
赵军十四个战营、四个辅兵后营、五万郡兵散兵,加上草原民族,贡献了一场跨时代的文化交流。
八丈宽的舞台,一个个文公团兵卒,将赵国的勇武热血,完美融入到战舞中。
随着战鼓雷动,琵琶弦音响起,
十数万观者,好像看见了金戈铁马的赵军纵横沙场。
草原民族模仿雄鹰的独特舞步,那百人展开的臂膀,随着马头琴悠扬的曲调。
就像诉说了,一支苦寒之地的游牧民族,在贫瘠的水草地上,艰苦挣扎,
古老的牧人,仰望天空时,渴望化成雄鹰,去寻找新的水草。
这种荡气回肠,磅礴大气的歌舞,
哪怕就是大楚洛阳,最昂贵的琼宇楼也模仿不出来。
超过十万观赏的兵卒,胡吃海喝,呐喊声、喝彩声,响彻天际。
这一刻,玉璧城下,
天下各民族,忘记了仇恨,忘记了战争,
他们沉寂在八丈舞台构勒的世界,享受难得的片刻欢乐。
兵卒们自是在盛会里,得到了放松,
而玉璧之战的各宗族头领,看的却是另一件事。
这场盛会涉及十数万人,内中酒水吃食,现场秩序。这都是巨大的工作量啊。
而盛会的操办者,赵国龙骧竟游刃有余,
这份惊人的组织力,令不少厉害的宗族人物叹为观止。
尤其是黄河、关中一带的宗族,鼓掌之余,眼眸却闪过异色。
他们不清楚,这到底只是龙骧一军的实力,还是整个赵军都拥有这种组织水平。
与之相比,无论是楚国还是中原各豪强,
在实实在在的办事能力上,差距是很大的。
残月当空,北风潇潇。
战鼓雷雷,刀剑争鸣。
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