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李承乾撇撇嘴:“这就是国子监吗?看着挺大,可怎么感受不到一点读书的气息呢?”
闻言的张士贵嘴角抽了抽。
内心吐槽:太子殿下您是认真的吗?您都知道读书的气息?
身为玄武门的宫门守将,太子的一些传闻他自然是听说过的。
小时候在秦王府的时候聪明好学。
长大了好像就是两三年前把,就传出中山郡王李承乾如何戏弄老师,甚至时不时的给老师出一些天下难题。
弄的孔颖达这些启蒙大儒都摇头叹息:孺子不可教也。
原本只是听说,今天他张士贵算是看明白了,李承乾那是一个读书的太子,明明就是顽劣之辈,连一些文臣家的孩子都不如。
李承乾自然不知道张士贵内心的吐槽,而是双手负背饶有兴味的看着进进出出的人。
忽然看到了一张脸,额怎么形容呢,反正就不是大唐人。
“张将军,国子监难道还收外国学子吗?”
张士贵顺着李承乾的视线看过去,微微点点头:“他应该是外国学子,国子监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外国学子,要是成绩优异者,陛下还会给他们封官,提醒我大唐大国风范。”
啧啧啧。
李承乾嘴里发出了怪异的声音,之前只是小说上会看见这些,没想到还是真的。
没一会儿,他又看见了两个外国学子。
细细一数,来来回回十几个大唐学子其中就有一个外国学子。
李承乾眉头一皱,撇头问向张士贵:“张将军,难道你们没有想过这些学子学会了大唐的知识,回去之后更好发展他们的国家,随后来攻打大唐吗?”
这种例子不在少数。
比如倭国就是例子,哪怕数千年后,倭国还在沿用一些大唐的礼仪,只是加以改动就成了倭国自己的东西。
甚至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倭国派了非常多的留学生来大唐学习东西。武则天为了彰显自己女皇的权力,还把一些农事的技术传授给了倭国,导致后来倭国慢慢的发展起来了。
虽然没有进攻大唐,可明朝时期,倭国可没有少去袭扰。
更加别说二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