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也就是说,李世民从离石郡渡河的话,压力就全都给了刘武周;从龙泉郡渡河的话,压力就同时给了刘武周、李善道;但如果选了从文城郡渡河,压力就全在汉军身上了。
说实话,李世民会做出这个选择,是李善道真的没有想到的。
固然,在“三选一”中,这是一个选择,并且李善道对这个“李世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也提早已经做出了足够的预备,——比如增强昌宁等地的防御力量,就是在为此绸缪,可到最终来,李世民居然真的作出了这个选择,还是出乎了李善道的意料,令他颇为惊异。
为何惊异?
原因在三。
第一,汉军现士气正盛,李世民如果选择了汉军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无疑自寻苦战。第二,相较於河东等郡,晋阳在河东道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大,且则刘武周是攻下了晋阳不假,但晋阳是刚被刘武周攻下,根基未稳,刘武周又掳掠为务,疏於防范,则李世民此时若选择进攻晋阳,或许能将之夺回。第三,也是换了李善道是李世民的话,他认为对唐军言之,当前最佳的选择,唐军屡败之师,如今即使有了新援,士气也不高,那么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当然即暂避敌锋,避免与强敌直接交战,先稳固西河、临汾,然后再图其它,才为妥善。
却不意李世民这三个选择中,李善道认为的“上策”,他不选,“中策”,亦即先收复晋阳,他也不选,三策之中,他独独选了最为冒险的下策。这实在不免的,就令李善道诧异了。
“也许,这就是李世民,而不是别人的缘故?”李善道早上接到这道军报,反复酌量之后,实在找不到李世民为何会选择此策的合理解释,也只好把之归结为可能是因为李世民具备独特的战略眼光,——所以他的选择,是自己这个“中人之姿”一时难以理解。
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
李世民既然做出了这个选择,反正就“唐军有可能会从文城郡渡河”的这个可能,己军也已经做足了准备,则就按李世民的这个选择应对就是!
屈突通、刘黑闼等对李世民的这个选择,也是有些吃惊的。
刘黑闼啧啧说道:“初生牛犊不怕虎。离石不选、龙泉不选,偏选从文城渡河,李世民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