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察觉出了李世民从容自若的神态之下,隐含的忧虑。
怎能不忧虑?
虽说河东的确不能丢失,非救不可,李世民对救下河东也的确有信心。
可河东的局面,因为李元吉的弃太原而走,继又阻止李孝基等不能用李靖之议,长达十余日驻兵不动,浪费了大量关键时刻的宝贵时间,而发展到现在,已是极其糜烂,棘手不已。
一则局面已经大不利於唐军,二则刘武周尚且罢了,粗疏之辈,所以能占据河东北部,无非借突厥之势,不算强敌,但李善道抗衡李密、吞并窦建德、降服魏刀儿、宋金刚、罗艺、高开道等,席卷河北,所向皆克,威名赫赫,所要面临的对手且还是个劲敌。
两者相合,李世民肩膀上的压力很大。
这场仗怎么打,才能打赢?进战的方略尽管在出兵前就已定下,可实行起来,能否得成?尚且是未知数。又若一旦既定之方略不能得用,底下来则需怎样的随机应变?更现下不能知!此外,另有最要命的是,关中的形势目前犹不安稳,又如果在河东没有收复之前,薛举、梁师都出现了异动,那便是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李世民又怎能不压力在肩,忧虑重重!
左右无有外人,尽是李世民的亲信心腹。
房彦藻便温言细声,说道:“殿下,河东的情势於今虽不太有利於我军,却也并非全无转机。殿下英明神武,已定的救援方略称得上出奇制胜,只要我上下齐心,定可扭转乾坤。”
与李渊、李建成、裴寂、刘文静等议定的救援方略,大体言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已经得以实行的,在援兵到河东前,先令李孝基部进援西河郡的灵石和临汾郡的霍邑,牢牢地占据住这两个据点,以使李善道部与刘武周部不能会师;同时,李孝基部分兵一部南下文城郡,威胁李善道部的后方和侧翼,进一步牵制李善道部。
第二个阶段,便是主力部队抵达之后,声东击西,作势进攻李善道部,但主力急赴晋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趁刘武周正自骄恣,防备不足,争取一举将刘武周部消灭或者击溃,夺回晋阳,以巩固根本,及将刘武周、李善道联兵的这个气势汹汹的势头给他打掉。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