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利而盟”,结盟之初便各怀心思,因此而今他就算是起了“坐等李善道与唐军两败俱伤后,再从中牟利”之心,也不足为奇。河东是李渊起家之处,他势必不会轻易放弃,再遣援兵,亦在意料之中。唯一的关键是:李渊再遣的这支援兵,主将会是谁人?
打蒲坂时,就李渊可能会挑选的再援河东的主将人选,李善道和屈突通、窦建德等有过揣测。
当时他们判断,李渊的援兵主将人选,极有可能会是刘文静。
但事实证明他们猜错了,李渊结果用了李孝基为再援河东的主将。
则这第三次救援河东,李渊又会用谁人为将?
会不会这一次,他会任用刘文静?
根据刘文静的用兵能力明显比李孝基强,但李渊上次却不用刘文静,而任用了李孝基为主将的选择,李善道将自身代入为他为何这么用人的思路,思酌了会儿,得出结论。
他肚皮里盘算想道:“李孝基能力不足,李渊却不用刘文静,而用李孝基。其之此举,明显‘任人唯亲’。若他再遣援兵,用刘文静为主将的可能性,估计仍然不大,或许会是李建成或李世民?……李建成现是唐王世子,身份不同寻常,不宜轻动犯险,论以兵略,也不如李世民。这般看来,李渊这第三次救援河东,其主将说不得,便是李世民亲自出马也未可知了!”
人的名,树的影。
虽然还没有与李世民交过手,但李世民在后世的赫赫威名,早已如雷贯耳。其用兵如神,谋略深远,绝非李孝基可比。若唐军的第三拨援兵,真由他领兵前来,这场仗可就难打了。
李善道深吸一口气,按住案几,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帐中踱步。
屈突通等目视於他,不知他为何忽而这般深沉,互相顾盼,没人敢出声打扰他。
帐外阳光灿烂,透过帐帘洒落一地。
晒在李善道的身上,他感到炽热。嘿嘿,李世民。他站定脚步,迎对午时的日光,负手望向帐外。他的“汉”字大纛,在帐前的广场上高高矗立,张士贵等亲兵将士肃立火热的日头下,纹丝不动,汗水浸透甲胄,却无一人懈怠。李善道目光扫过,嘴角露出了一丝难言的笑容。
“嘿嘿,李世民!这第三拨援兵,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