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康、安等姓对李渊的统治尚存观望,却是无甚忠心可言。
——这一点,从吕崇茂瞧不上李渊所任派的攻蒲坂之三位主将,因生“作乱”之心,从而投附了给了他更高官爵封拜的李善道,以及虞乡群盗,唐军一直亦没能招揽得到,便可窥一斑。
却这安邑地界的诸大姓,李善道兵马开到之前,就已遣柳燮、薛万彻往招。
柳燮倒且罢了。
薛万彻在招揽张、卫、康、安等姓时,有个旁人莫及的优势,即其父薛世雄在去河北前,因族为河东高第,又薛氏自魏晋举宗徙汾阴后,长期掌据盐池之利,遂他曾督安邑、解县戍守,兼掌盐池防务,却与张、卫、康、安等豪强素有交情,薛万彻借此渊源,游说之际更显亲信。
——不妨多说一句,汾阴在安邑西北,两县间隔着猗氏县地、隔着滦水,并不相邻,两县县城相距百余里地,则薛氏以外来之族,当本郡已有柳、裴等土著名族的背景下,却怎居然能够掌握安邑盐池之利?这乃是系因薛氏和柳、裴等族不同。其族原为蜀地的武力强宗,族中子弟剽悍敢战,兼以复是举宗五千户迁到的汾阴,由而能以武力震慑诸姓,渐次掌控盐池。
直到近代,河东三姓相比,薛氏虽出了个大诗人薛道衡,但和柳、裴的文化底蕴相较,仍显逊色,其族子弟出仕,依然以为将为主。如薛世雄父子,就俱是以武功立身,不以学问、文采得名。还有现为李渊心腹大患的薛举,他也是汾阴薛氏出身,其父薛汪时迁到的金城。
薛万彻跟着其父在安邑待过,与张、卫、康、安等家的同龄人有来往,与这几姓族中的长辈也有认识,已有交情,加上李善道慷慨大方,只要愿意从附的,无不赐以厚禄高位,上到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等散官,并五品的“上仪同”以上,乃至从二品的“柱国”等勋官,都跟不要钱似的,视对方的家世、实力,尽给以相应的授封。
於是吕崇茂到李善道军中日时,薛万彻已成功说服了张、卫、康、安等豪强大都归附。
——散官、勋官云云,隋之官僚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职事官、散官和勋官。散官是荣誉性的职衔,侧重授给文臣,无实际职掌,但享受对应品级的俸禄与礼遇;勋官又名“戎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