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长随即打发其他人继续去另外一个方向巡逻,他一个人去了那个拐角。
到了地方之后,眼前确是一只绣花鞋,侍卫长先是一愣,又是一喜。
他能混到高位,也是聪明人,一个女人丢了手帕,香囊,属于正常,如果是鞋,那就有问题,谁鞋丢了还能走回去,除了熊孩子。
他立马捡起这只绣花鞋,仔细端详起来,上面绣了鸳鸯戏水的图案,侍卫长用力在鼻端嗅了嗅,一股清香传来,果然,美丽的女子脚是不臭的。
想通这一切,侍卫长毅然决然的走向赵姬离去的方向,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并且这是战国,礼教对女子的束缚并不大。
话说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
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许姬的手,当然也可能摸了其他地方,年代久远,已无从考察。
这位妃子也不是娇柔之辈,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谁的帽子上没有缨带,就是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岂不大煞风景?”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拼死保护楚庄王。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
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臣就是那绝缨之宴上的无礼之人!”
这从侧面说明,那个时候,对这方面还真不那么在意,从一而终,贞节牌坊,那都是明清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