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也不意外。后世的经验早就告诉了他,比刷题,华夏永远是第一名。
大考之后,贾平安就将此事放在了一旁。这样靠着程序化刷题出来的人才,他本人是不重视的。
真为官了,要面对着问题怎么可能会千篇一律?
要么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才会考验出一个人能力的强弱呢?
再者,世家横行的天下,即便是你被选中了,成为了宣国的臣子,甚至有被任职地方的机会。可是真到了地方,也要当地的大族与豪绅们配合你才行。
皇权不下乡,这可不仅是说说,而是事实。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个人能力的时候,大浪淘沙,是英雄还是狗熊,才会见个分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贾平安这般的看法。至少在没有更好的制度之前,科举依然还是学子们最好的鱼跃龙门方式。
而在五天之后,足足四万多的考生,在近百阅卷官员的遮名批阅之下,成绩终于出现的时候,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翰林院外的大墙之上,黄榜张贴而出,上面写有着从第一到三百中考的人名。
四万多考生,最终只录取三百人。说不上几率高低,但残酷是真的。
随着黄榜的揭示,下面啧啧出奇的声音是一浪高过于一浪,最终演变成了,全体哗然,大家不语的一个场景。
无它,黄榜上的第一名,赫然就是贾平安名义上的学生之一,娄学义。
第二名,依然还是出自于安平侯府的学生——贾平浩。
第三名,亦然——孟北道。
第四名,也不出其左右——庞天韵。
第五名,也是——冯东阳。
第六名,还是——于欢伯。
直到第七名,终于有了插班生——翁木柳。
跟着是第八名,又回归成了安平侯府的学生——席自珍。
至此,七名学生,占了前十的七席。其中还包得了前六名,和第八名。
杜温起和吕元宁在家丁的保护下,站在黄榜之前,那是久久而无语。
两人是有才学的,家中完全不差钱之下,所请的老师也属于那种很有学问的人。他们个人同样也很努力,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