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义拿着签好的备忘录,谢绝了晚宴的邀请,直接返回了鹏城,也该跟那边的高管将股份比例谈妥了。
这一次投资额高,孙政义也高兴,因为这样那些高管就没钱买到太多的股权,按照原本不到一个亿美元的投资额算,那些高管筹集到的资金足够买下百分之十,现在他们就算是去借钱,买下百分之五也就顶天了。
回头再卖给南洋那边一点点,安谋总公司控制的股权还能超过百分之四十,并且拥有所有股份交易的优先回购权。
这些国内都没争,已经拿到控股权了,剩下的就不抢了。
孙政义离开,领导也没有继续调研南河的想法,带着唐文忠等人一起赶往机场,也要马上回京城。
登机之后,领导靠在椅背上,有些疲惫,但却又很高兴。
生产工厂和设计技术都有了,国内的芯片产业,终于是要迎来腾飞了。
“文忠同志,这一次你跟恪清同志做的都很好。”
唐文忠马上说道:“领导,我们也没做什么,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领导笑呵呵的看着唐文忠:“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但决策是你们定的,这才是成功的基础。”
做成一件事,往往决策才是最重要的。
张恪清做了这么多,甚至可以说是首功,不但没有邀功的意思,反而将功劳都算在了其他同志头上,这样能做事,又不贪功的同志,他希望越多越好。
唐文忠这次在不列颠脱欧的判断上如此精准,恐怕也跟张恪清有很大关系。
“文忠同志,你有一个好女婿。”
唐文忠听到领导的话,脸上也露出开心的笑容,他也觉得自己有一个好女婿。
当初如果不是女儿喜欢,加上大舅哥黄志奎也觉得不错,他其实是不太希望女儿在中安省成婚的,更希望女儿能回到京城找个好人家。
虽然未必会快乐,但肯定不会过得差。
现在才发现,女儿的眼光比自己更好,张恪清比那些京城的二代强太多了。
不但让女儿过得好,还能帮女儿实现理想,更重要的是张恪清的能力也是极强,人品更是没得说。
自己能坐到今天的位置上,甚至很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