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和泥土,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火炉,用以熔炼矿石。火炉的设计巧妙,利用了自然风力,使得火势更加旺盛,温度更高。部落的成员们轮流添柴,保持火炉的温度,直到矿石逐渐熔化,变成了流动的铁水。
熔炼的过程漫长而艰难,但每个人都充满耐心,因为他们知道,这每一步的努力,都是为了部落的未来。当铁水冷却凝固后,石匠用他的石锤,开始敲打这些铁块,将其塑造成铲子和凿子的雏形。每一次敲打,都伴随着汗水与火花,每一次尝试,都是对技艺的挑战,对意志的考验。
在石匠的指导下,花小小和李浩也学会了如何敲打和塑形。他们从最初的笨拙,到逐渐熟练,每一次进步,都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知道,这些铁制工具,不仅仅是开采盐矿的工具,更是部落创新精神的象征,是他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终于,第一把铁制铲子在他们的手中诞生。它虽然简陋,但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紧接着,第一把铁制凿子也完成了,它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对他们的肯定。
在花小小和李浩的带领下,部落的成员们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新工具,如何开采盐矿。他们学会了如何在雪地上定位盐矿,如何用铁铲和凿子,小心翼翼地开采,将盐晶从大地中解放出来。每一次开采,都是对耐心和技巧的考验,但每当一块盐晶被成功取出,部落的成员们都会发出欢呼,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为了更有效地开采那片珍贵的盐矿,花小小和李浩,以及整个部落,在石匠的指导下,展开了一场关于工具创新的智慧较量。他们深知,传统的石制工具在面对坚硬的盐层时,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部落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一种全新的盐矿开采工具——盐镐,应运而生。
盐镐的头部,是整个工具的灵魂。它由铁制成,经过反复熔炼与敲打,确保了其坚硬与耐用。与现代铲子相比,盐镐的头部设计更加扁平,边缘锐利,这使得它在挖掘坚硬的盐层时,能够更精准、更有力地切入,减少无效的劳动,提高开采效率。
盐镐的柄部,则是其力量的延伸。它选用的是部落周围森林中最为坚固的木材——白桦木。这种木材不仅质地坚硬,而且纹理细腻,不易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