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品牌博弈竞争。
桑塔纳开垦土地,中国汽车生根发芽
“国民神车”陨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桑塔纳的成功推动了中国轿车迈出一大步。
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由桑塔纳国产引领的中国汽车规模生产能力,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汽车消费需求,更进一步使国产汽车有能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汽车被誉为“工业之王”,美国有福特通用,德国有大众,日本有丰田,每一代工业强国的崛起都伴随着一个汽车品牌的扬名。
一辆车包含了上万枚零件,而制造这些零件,需依赖于上游发达的冶金、化工、电子、橡胶等工业环节的配合,也就是产业链。
与此同时,想要运作这样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从研发设备、生产到仓储物流、维修,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成千上万的技术人才。
上世纪90年代,现代汽车工业风潮扑面而来,一批中国造车人开始崭露头角:1990年,魏建军承包了乡里一家负债200万元的修车厂。为实现扭亏为盈,他决定造车。后来,那个汽车品牌叫长城;1994年,李书福的摩托车生意正红火,但他执意投身汽车制造,后来,他所制造的就是吉利汽车;1998年,辞去一汽工作的尹同跃来到芜湖开始了他的造车计划。1997年1月,他以奇瑞为名注册了公司……
“可以说,如果没有桑塔纳,就没有如今中国庞大的产业链,它的成功为中国自主品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崔东树告诉记者,与其说汽车是被设计出来的,不如说是产业链的共同协作的结果。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汽车工业历经风雨,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特别是借助在新能源领域的“换道超车”,比亚迪、吉利、宁德时代等民营企业异军突起,让我国汽车产业迈向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至此,中国从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发展到全球汽车出口的“领头羊”。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4412万辆,同比增长58,而日本同期出口量为399万辆。
“这是改革开放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