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是唯一在人才储备上可以同琅琊王氏相提并论的门阀,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王谢”并称。谢氏的比王氏稍高,但也仅是稍高而已。
东晋之初,谢氏是一个纯粹的儒家文士家族,到了谢安这一代,人才出现井喷。
谢安与谢玄、谢石等共同支撑起了东晋朝廷的半壁江山。谢氏的崛起和桓温的提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在军界也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
淝水之战成为谢氏的巅峰,谢安坐镇后方统摄全局,其侄谢玄、谢石等率军迎敌,最终以8万北府军击败了前秦的80万人马。
随后,谢氏组织北伐,收复了包括洛阳在内的黄河以南大片领土,其功绩已然盖过了桓温。当然,谢氏强过桓氏的一点在于,谢氏深知“月满则缺”的道理。
赢得盖世之功后,谢氏逐渐主动脱离权力核心圈,这让他们在后来的桓玄之乱中没有成为主要打击目标,得以保存元气。
东晋灭亡后,谢氏如同琅琊王氏一样,继续延续着自己的辉煌,尤其是在文学方面,谢氏可称南朝第一。例如,被称为“大小谢”的谢灵运和谢眺,堪称唐诗的先驱。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贵族仅仅出现在从东汉到南朝的这段时间内,而东晋则是贵族文化的巅峰。
然而,随着侯景之乱对门阀势力的毁灭性打击,加上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当以学问应试选拔人才成为主流后,以门阀制度为根基的世家大族彻底衰落。
正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的那样:“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显赫一时的王谢大族,最终也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历史小知识】
他是华夏历史上唯一被敌人吃掉的国君,他也是朝堂上大臣们眼中的笑柄。他痴迷养鹤,玩物丧志,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卫懿公。
卫懿公,姬姓,名赤,是春秋时期卫国的第18位君主。他的父亲就是上期视频中提到的公子硕,即卫惠公。
卫惠公曾诬陷哥哥,导致两个哥哥被杀,最后当上了国君。他的爷爷是荒淫无耻、筑台享乐的卫宣公。古人云:“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