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儒家宗圣的一生(5/6)
要求地方郡国向朝廷推举孝子。然而,这种做法逐渐被扭曲,形成了一种“愚孝”“假孝”的陋俗,并走向极端。

    其表现一是欺世盗名,二是惊世骇俗。而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孝”,恰恰就是这种极端化的产物。

    但值得指出的是,“二十四孝”是元代才出现的,而元代恰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后代所谓的“压抑人性”的礼教,如缠足等,正是在元代大兴的。从“二十四孝”的内容来看,并不符合传统孝道的本来观念,特别是“埋儿奉母”等故事,更是灭绝人性。

    它强调的是对父母愚昧的、甚至奴隶般的服从和忠诚,而这正是统治者所需要的。因此,可以说“二十四孝”并不代表孝道的真精神,而是一种扭曲。

    传统孝道需要弘扬,尤其是在老龄化的21世纪更是如此。然而,“二十四孝”所传达的精神并非真正的孝道,并不值得我们去学习。《说文解字》中说:“孝,善事父母者。”

    而《尔雅·释训》对其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这里说的“孝”,其实就是孝敬,需要分开来讲。孝,就是养亲,赡养老人,保证父母的物质生活。

    但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亲亲”,即尊亲,从精神层面上关心父母,消除老人生活中的孤独感,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然而,有一点需要明确:孝敬不等同于孝顺。孔子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

    孝一定要避免愚孝,如信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观念,侍奉父母不论对错曲直,绝对顺从,这才是愚孝。

    例如“郭巨埋儿”“割骨疗亲”等野蛮残忍的“变态孝道”,在统治者的宣扬下,这些行为被普遍视为所谓的美德,并在社会上产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这就是封建孝道的糟粕。

    一味的愚孝悲剧,就像《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我们不赞成一味追寻传统礼教,拘束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也不赞成极端的享乐主义,把父母的安逸看作理所当然,从而麻木不仁。

    真正的孝道是一种平等关系:“父慈子孝”,即父母要慈祥,儿女要孝顺,这是双方的责任。如果父母不顾你的本意,逼你放弃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