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与汉灵帝时期。此时的东汉吏治腐败,弊病四起,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些清流的士大夫、太学生聚集在一起,针砭时弊,抨击政治,反对宦官专政,声势愈发浩大,宦官集团也不甘示弱,仗着皇帝当靠山,对政敌大肆报复,引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在汉灵帝时期,汉灵帝也是宗室出身,由外戚窦武拥立,窦武站在清流这一边掌权以后启用这些受罚的士人,计划铲除宦官集团,
没想到事情败露,宦官曹节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诛灭窦武一族,将窦太后迁到南宫,又发动了第二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造成大量士人逃亡,影响极为恶劣。
作为皇帝的汉灵帝刘宏也毫无治国才能,卖官鬻爵,纵容宦官十常侍胡作非为。汉灵帝甚至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常侍的党羽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困苦,同时一则不祥的谶语开始在东汉流行。当时东汉流行谶纬之学,一部名叫《春秋命历序》的纬书预言汉朝在400年时将会有大难。
此时的汉朝已是天灾不断,灭亡的丧钟即将敲响。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聚众造反,对本已腐朽的东汉再次施以沉重的打击。
虽然黄巾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但它所留下的影响却极为深远。首先是一大批新生代将领在讨伐黄巾之乱时立有战功,崭露头角。
其次,朝廷疲于应付黄巾军,允许地方州郡募兵,这直接导致了日后的割据势力出现。
汉灵帝死后,何皇后立自己的儿子刘辩为帝,是为少帝。其兄何进与十常侍争权,听从袁绍之言,召董卓进京。
然而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十常侍所杀。袁绍、曹操带兵杀入宫中,将宫中宦官血洗一空。张让等人挟持少帝出逃,见追兵已至,投水自杀。
至此,困扰了东汉百年的外戚宦官专权问题通过物理手段根除,然而东汉也从此名存实亡了。
董卓进京之后,东汉的中央政权彻底沦为军阀的傀儡。董卓为何皇后所生的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引得各路诸侯讨伐,揭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