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闹剧,终于告一段落了。天王洪秀全坐在龙椅上,长舒了一口气,心想:“这场风波总算过去了,太平天国可不能再这么折腾下去了。”
后来啊,天王洪秀全像是突然开了窍一样,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做法。他撤销了杨秀清那“图谋篡位”的莫须有罪名,心想:“杨秀清虽然走了,但他的旧部们还在呢!我得好好安抚安抚他们,不然信仰危机了,人心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给杨秀清平反。
到了1859年,洪秀全听了堂弟洪仁玕的建议,决定给杨秀清来个轰轰烈烈的“平反大会”。他还特地把杨秀清被杀的那天,九月二日(按他们的“天历”就是七月二十七日),定为了“东王升天节”。这节日名字听起来,就像是杨秀清成了天神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洪秀全还发了道上谕,那言辞恳切得让人动容。他说:“七月念七东升节,天国代代莫些忘。谢爷降托赎病主,乃佥世人转天堂。天国代代遵三重,天情真道福无穷。妄为推测有何益?可怜叛爷成臭虫。”这意思就是说啊,大家千万别瞎猜杨秀清是怎么死的,那几个“叛爷”韦昌辉、秦日纲和陈承镕,就是害群之马,已经成臭虫了。咱们得铭记杨秀清的功绩,好好守护太平天国这片江山。
更逗的是,洪秀全在给英国公使额尔金的《赐额尔金诏》里,还特意提到杨秀清是“被陷害”的。这就算是太平天国官方给杨秀清的死因定了性,让外国人也知道咱们太平天国的内部事务,可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韦昌辉、秦日纲和陈承瑢这三人伏诛后,洪秀全还挺大度的,没株连他们的族人。他想啊,这冤冤相报何时了,还是得以德服人。就像陈承瑢的胞侄陈玉成,后来还成了天京事变后支撑天国的一名大员呢!这洪秀全啊,还真是有点领导者的风范。
天京事变之后啊,太平天国内部那是人心惶惶,像是一盘散沙。大家都没了之前的斗志和信心,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就轮到自己倒霉了。军事形势也是急转直下,清军在各个战场那是节节胜利,太平天国的地盘是越缩越小。眼看着就要被清军给灭了,大家心里那个着急啊!
就算后来太平军好不容易攻下了江浙一带,那也是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清军像是狗皮膏药一样,粘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