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苏醒后就全程沉默,一开口就是为乌拉那拉氏喊冤,也没说什么有用的。
但是,履亲王抓住了一条线索:“三宝交待,那幕后主使藏头遮脸,即使压低嗓音也能听出是名女子,倒是和朱砂案中贿赂崔嬷嬷的情形很像。也许两件案子,背后另有幕后黑手。”
履亲王知道这个幕后黑手令皇帝投鼠忌器不能处置,所以才推了明面上的乌拉那拉氏出来,可是若此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谋害嫔妃皇嗣,甚至剑指皇后,意图动摇后宫稳定,那他身为宗令,也不能坐视不理。
皇帝沉吟半晌:“履王叔,北族乃大清附属,北族历史,朕也知晓一二。前明时北族出了暴君燕山君,当时吏治腐败、内乱四起,最终朴元宗、成希颜等亲贵大臣发起宫变,流放燕山君,扶立中宗。这中宗多年来一直是大臣傀儡,身死之后,其妻文定大妃垂帘听政,借其子掌握朝局。
因此北族朝局多年来,皆是掌握在朝臣党羽手中,士祸不休,多年暗弱,甚至中宗之孙宣祖时,因官员倾轧影响战事,被东瀛丰臣秀吉打得丢盔弃甲,不得已求援前明,才为前明掌控多年。
如今北族老王爷,有心改变此状况,开荡平策,令朝臣难以结党,收拢君权,削弱亲贵,减少党争,如此一来北族倒是有些强盛起来。不过这老王爷虽英明,却是虎父犬子,生下了一个不成器的疯癫世子,若是这世子继位,眼看着又要出一位燕山君,虽是北族之祸,焉知不是我大清之福。”
履亲王想想宫中唯有嘉嫔一名北族贵女,心下了然,又想起一事,道:“老臣明白了。如此,老臣还有一事要禀。那个受贿的张念祖,老臣让内务府查了底细,说是吉林白山三道沟人士。虽然没查出什么别的端倪,不过这三道沟在大清与北族接壤处,与北族咸镜道只一江之隔,康熙年间,也有许多北族之人渡江来我大清,有些漏网之鱼,也许就地安家,皇上提及,老臣也生了疑虑。此事是否要按下?”
皇帝道:“先按下不提,贬他去长街洒扫,朕会发密旨给吉林将军,按这个方向查下去吧。”
履亲王欲言又止,半晌,还是下定决心道:“老臣还有一言。春秋时骊姬之祸,晋国公子出逃,里克杀骊姬后,两公子要借邻国之力回国继位。秦国以为晋国公子中,夷吾昏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