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如此问道:“太子殿下,这新开设的两门科举,可有什么说法?”
作为起草政令的部门,他来发问,自然也是非常正确的。
“那是自然,这两门可是非同寻常,就拿这草木虫鱼考来说,天地万物皆有名号,但,诸位大人,你们谁深入研究过万物之间的关联了?你们可知道,为什么牛羊四只蹄子走路,而猴子却两只脚走路?或许有人会疑惑,觉得研究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既不能吃饭,又不能打仗。
“若是你们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周礼》曰:橘逾淮而北为枳。同一种东西只是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就有了如此大的差别,诸位大臣不妨想一想,若是这种规律为我大燕所用,会发生什么?
“另外,有句顺口溜不知道诸位大人听过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此乃天地化生之理,若是参悟此道,岂不是能助圣人养民?到时候,我大燕都是决定天才,何怕四方蛮夷的侵扰?
“再说另外一点。《齐民要术》中有说,‘粟米品种十有二等’,若是悟透此道,接选优质粟米,充当军粮,到时候,岂不是能战无不胜?……”
星舟这边自然是丝毫不惧大臣们的提问的,通过举例子,选文章的,一套下来,基本上几位大臣都被说通了。
不过倒也正常,对于三位宰相来说,他们确实是看不出来这些东西会影响自己,既然如此,他们又在皇帝面前做足了为国为民的样子,太子殿下的解释又非常完美,那不顺坡下驴,才是傻子。
说到底,还是星舟的身份占优。
否则,但凡换一个官员站在这里,若是没有打点好,或者是跟三省宰相有龃龉,只怕早就被批斗的体无完肤了。
有些时候,就是这样,没有办法的事情。
哪怕是皇帝都不能无法无天,更别说别的了。
“那好,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那此次科举主考官,就由太子担任了。”
永昌帝一直在场,但是也一直没有说话。
“圣上英明!”
诸位朝臣们,依照常理,自然是要口诵恩典的。
永昌帝心中倒是挺开心的,不过,倒也正常,毕竟作为开国的皇帝,下面的大臣虽然都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