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众臣各怀心思,有暗自腹诽的,有偷偷庆幸的,也有阵阵后怕的,不一而足。
就在众人惊惶未定之际,第三道制令又下来了,这才是今日最重头的大事——处置参与谋逆的高、王、裴、程、萧五大世家!
出乎众人的意料,对于五大世家,太子殿下并没有简单地一杀了之,而是先由禁军抄家,所有族人交由三法司会审之后细加甄别,再行定罪。
此令一出便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太子殿下并不会大开杀戒,哪怕是对于谋逆之罪的首恶谢宣也只是罪止于自身而已,何况协从的其他人呢?
一时之间举朝上下皆是称赞太子仁慈宽厚,有先帝之遗风。
最后一件事则是京兆府留津县上报的浊水留津段决堤一事,此次决堤已造成留津、东丘两县上万人流离失所。
朝廷赈灾自有相应条例,各级官员依照旧例进行即可,朝廷拨下钱粮,又委派京兆府丞章乃琳为钦差,亲赴灾区抚慰灾民。
第一次大朝便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大朝之后免不了又有一次小朝会,与会者包括政事堂、枢密院、太尉府和三司六部长官。
“殿下,两个月之后便是秋闱之期,这是分赴各路主持乡试的主考官名单,请殿下过目。”
名单上的人祁翀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便也没有多提意见,倒是趁机谈起了另外一件他早就想做的事。
“这读书之人啊,往往出自家境殷实的人家,原因无他,穷人读不起而已。可子曰:‘有教无类’,穷人因为家贫而无法读书,岂不是有失公平?”祁翀笑道。
“殿下所言固然有理,可让穷人家的孩子都去读书这也的确不现实啊,笔墨纸砚、束修哪样不费钱啊?”林仲儒道。
“那如果所有孩子都不用掏钱就能读书呢?”
“殿下是说,就像望州那样?”柳明诚心领神会。
“孤昨日刚收到了之前派去望州的秦王府家臣张思和的信,望州这两年办乡庠颇有成效,不但适龄子弟皆有书读,整个望州的民风都为之一变。以往市井小民总免不了有些锱铢计较、恃强凌弱的事情,现在倘若大人有行事差池之处,家中学童会站出来制止,并以圣贤之言规劝,直说的大人心服口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