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超过100米,上浮过程中甚至需要4~5次的减压,这意味着对于氧气的分配变得极为重要,稍微出点意外,就可能导致氧气不足而引发事故。
老彼得这么担心,并不是太过于小心,而是因为洞潜真的太危险了。
一旦意外出现,可能想要救林源都有心无力。
林源说道:“没问题的,我知道危险,我会严格遵循三分法则。”
所谓的三分法则,就是潜水员在下水时,会把携带的氧气分为三份。
一份是前进时使用,第二份是返回时使用,最后一份是用于应对意外。
如果能严格遵循这个准则,那么水下的很多事故确实可以有效避免。
看到林源如此坚持,老彼得也不再劝说,他对着一名队员说道:“去给林先生拿一套潜水服过来。”
很快,一套潜水服被送到了林源面前。
林源看到潜水服,立刻说道:“换一套吧,我要湿式潜水服。”
这话再次让老彼得,亨利和两名队员愣住了:
怎么会要湿式潜水服呢?
显然不能说林源是不专业的,否则他就不会一眼看出这是干式潜水服,而提出要换成湿式潜水服。
老彼得不太确定的问道:“林先生,水下的温度可能只有4~5度,我担心穿着湿式潜水服,时间一长您受不了。”
“没问题,我扛得住!对我来说,湿式潜水服反而更安全。”林源答道。
潜水服按照功能和设计,可以分为:干式潜水服和湿式潜水服。
正常情况下,在水温10度以上使用湿式潜水服,而水温低于10度就要使用干式潜水服了。
干式潜水服能够在水下保持身体干燥,因此其内部可以穿着保暖的衣服来增强保暖效果。
湿式潜水服自然没有这种效果,无需多言。
但湿式潜水服能存在,是因为在牺牲了保温性之后,也有着更高的灵活性和操作简单两大优点。
灵活性意味着林源可以在水下以更快的速度前进,也能更灵活的在曲折的地洞中穿行,剩下来的时间相当于携带了更多的氧气。
操作简单,是指干式潜水服需要携带一个额外的气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