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尔就去了巴顿在费达拉海岸的官邸,向后者说明了这件事:“按照这个汇率,北非大多数将校一年的收入还比不上一个美国二等兵的月薪,到那个时候,我们不难想象法国人会如何看待美国人。”
巴顿又不是傻子,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事有多么要命,所以他在向艾森豪威尔报告的同时,又下令西部特遣军官方暂时停止用美元进行交易:现在就等远征军司令部给出一个更公正的临时汇率了!
结果这事从此就没了下文,三天过后,急于与卡萨布兰卡和萨菲当地居民达成征地协议的陆军部后勤人员便又一次重启了各项工作,仍旧以1:500的汇率征地。
有些对汇率一无所知的当地人已经懵懂地签下了合同,更离谱之处在于,摩洛哥当地的法国官员仿佛从中嗅到了发财的机遇,竟然主动帮助美国人劝说甚至威胁当地人签下这些合同。
德内尔彼时正忙着抓紧训练军队,随时准备增援新组建的英军第一集团军。在得知这些事后,他意识到指望美军自我约束已不可能,于是便出面联络诺盖斯,希望摩洛哥法军能够出面抵制美军的掠夺。结果出乎他预料的是,前些天还对他相当友好的诺盖斯竟然拒绝见他,只派出了自己的副官贝蒂上校敷衍地扯了些不痛不痒的闲话。
虽然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但诺盖斯态度的转变已然非常明显。
他的投机行为并没有出乎戴高乐的预料,早在德内尔在11月12日向伦敦报告“诺盖斯等人希望加入自由法国”时,戴高乐就表示“也不要过于信任他的节操”。当时德内尔还觉得戴高乐有些多虑,哪知道最后诺盖斯果然印证了戴高乐的预判。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诺盖斯改换门庭呢?当德内尔排除对祖父旧部的滤镜之后,不难猜出他的想法。在火炬行动前后,达尔朗和吉罗的表现可以说是糟糕到了极点,完全无法同戴高乐分庭抗礼,因此诺盖斯自然愿意向后者抛出橄榄枝。
但是美国人用行动证明,哪怕这两人都是扶不起的烂泥,美国人也愿意继续扶持他们同戴高乐对抗。而在11月12日,达尔朗、朱安等人也达成了同吉罗联合的意向,如此一来,一个稳定的“双头同盟”便形成了。长袖善舞且在维希有一年多从政经验的达尔朗负责政府,毫无政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