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赛留号,都在拖船的牵引下摆好角度,用两个四联装炮塔上的八门380火炮炮击英国舰队了。
英国人也想予以还击,但这里不是米尔斯克比尔,法国军队防守严密,舰队实力雄厚,皇家海军一时讨不了便宜,只能灰溜溜地走人。
英国在迎击德国海狮计划的关键时刻,冒险出动本土舰队的三分之一,靡费燃油弹药无数来执行这个计划,最后却无功而返,如此结局实在令英国朝野难以接受。
虽然这个计划是丘吉尔提议、英国政府强推的,但为了避免给世人造成“英国利用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抢夺法国殖民地”的印象,bbc和其他英国媒体一直在宣传是戴高乐主导了这次行动,于是各种屎盆子就都扣过来了。
说戴高乐“毕竟只是个准将,威望能力都不行”已经算是好听的,还有人骂戴高乐空有一张嘴,实际上只是个眼高手低的英国傀儡,还有人更是干脆骂法兰西民族天生就是弱鸡,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英国那边出于对戴高乐的歉意(海军和政府都知道戴高乐纯粹是被丘吉尔坑了),还多少为自由法国解释了一番,将英国人的敌意完全转移到维希政府上去,但是美国那边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在美国的宣传受到了很大的挫折,派往华盛顿的代表甚至没有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而且旅居美国的侨民也对我们的斗争抱有疑虑。”
结束宴会后,戴高乐将德内尔叫到自己的套间里商讨形势,德库塞尔也在一旁旁听。戴高乐给自己点上一根烟后,就先向德内尔介绍起代表们在美国遇到的情况,接着感慨道:“现在看来,同美国建立正式关系,并尽量获得美国援助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已经微乎其微了。”
“西非毕竟不是战场的焦点,我们在这里取得再多胜利,也不会真正得到世界民主力量的重视,而一旦我们遭遇挫折,哪怕是无关紧要的挫折,就会被扣上‘连非洲都搞不定’的帽子。”
“我们需要一场胜利,让。”戴高乐神色凝重地说道,“不是默默无闻的,而是一场酣畅淋漓、举世震惊的胜利。”
德内尔郑重地点了点头。
“虽然我们的士兵都是坚毅英勇的战士,但是他们的数量实在太少,就像乔治六世陛下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