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倒不令人意外。但令人吃惊的是,这位将领是海军上将雷金纳德·德克拉斯爵士,一位即将退役的老古董,法国代表团的军官评价他是“从画像上走下来的将军”(要知道法军军官的老龄化问题就已经很严重了)。
此人对外交一窍不通,对俄国人的了解和对外星人差不多。
然后是一个行伍出身的空军代表——中将查尔斯·伯内特爵士,他对政治战略毫无常识,而陆军代表则仅仅是一个少将:三个人没有一个是对英国战略有重大影响力的实权军官。
英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仿佛是对苏联的外交侮辱,因为与这三个阿猫阿狗一样的人谈判的苏联代表正是“红军第一将”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元帅。
德国驻伦敦的大使赫伯特·冯·迪克森不无讽刺地写道:“这三个人与其说是去和俄国谈判的,还不如说是去俄国套情报的。”
糟心的事情还在后头呢!英国代表团团长德克拉斯上将居然没有得到授予他进行谈判的全权证书,这在第一次谈判中就让伏罗希洛夫元帅极为不满。但事实上这个英国代表已经收到首相的其他指示:他要“缓慢地推进谈判,并且时刻关注政治谈判进程”。
法国在对待三国谈判的态度上显得摇摆不定,军方的甘末林将军要求法国代表团长“在主要问题上模棱两可,而在关键问题上坚决否定”。与甘末林的顽固相反的是,达拉第总理在临别谈话中对杜芒克将军说:“给我带回一个协定——不惜任何代价!”
作为三国谈判的主要假想敌,德国并没有就此袖手旁观。在8月3日,敏感而尽职的法国驻柏林代办雅克·塔贝·德·圣哈杜安向国内拍回了一封电报:
“过去一个星期中,可以觉察到柏林的政治气氛有一种十分肯定的变化……在辣脆领导人中,进退两难、徘徊犹豫、拖延时间甚至想姑息迁就的时期已经让位给一个新时期了。”
所谓的新时期,就是指德国下定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拉拢苏联的时期。受英国决定与苏联进行谈判的刺激,希特勒指示驻俄大使舒伦堡“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达成贸易协定”,最好“抓住政治谈判的线头”。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更是直接对苏联代表承认:“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没有任何问题不能使双方都得到满意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