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回了老家冀州,在这里继续反苏。
虽然没有直接出仕加入韩馥的队伍,但崔烈凭借博陵崔氏在本地庞大的影响力,很是帮他动员组织了一波人力和资源。
在他的预计中,幽冀之地将成为天下反苏的中心,在他们的号召下,各路诸侯群雄并起,逆贼苏曜将陷于重围,焦头烂额。
然而,局势的发展大大超出了崔烈的预料。
苏曜大军摧枯拉朽的横扫了幽冀之地,短短时间内便平定了大部分地区,回过神来后,陷于重围的竟然变成了他们自己!
“崔公,您倒是说句话啊!”
李历急声说道:
“苏贼残暴无道,若归降于他,我等必遭其毒手,家业与荣耀也将毁于一旦,您一直都是这样说的,总不会现在反而看不清局势了吧?”
“看不清局势的是你啊,李治中。”
崔烈在上首闭目沉默,说话的声音却是从后面传来。
李历回头一看,顿时傻眼。
来人竟是本应在死牢里腐烂的沮授沮公与。
“你,你怎会在这里?!”李历惊呆问,“莫非你真是投了那苏曜?!”
这自然非也。
苏曜根本都没注意到沮授的存在。
且说当日大战,苏曜斩耿武,大军穿阵而过,沮授与一众冀州军高级将官们一起被卷入其中。
不过,相比于其他浴血战死的同僚,沮授运气好那么一点点,他受到了战马的冲击,昏死了过去,然后被亲兵紧紧护住,最后一起当了战俘。
“啊?”
“有一群儒生在寻死觅活?”
战后,清点战俘和战利品时,苏曜就得到了这么一个报告。
耿武率领二十万大军,其“指挥部”同样非常庞大,有着大量文职官吏。
与兵士们很老实的接受了整编相比,这些读书人则多有不服。
能够跟随耿武出征的,可以说都是冀州最死硬的反对分子群体。
此番兵败被俘,他们很少有人乖乖投降,反而多喊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要为韩使君和耿长史赴死,硬着脖子要苏曜的大军给他们砍头,以全其名节。
更有甚者干脆就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