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诛,应该砍了。
朱元璋对这种事倒看得开,认为这是一时气愤,并非有意,宽恕了之。
只要不骂人,不弹劾人,日常的朝会还是相当轻松,也不全是大事件。
可当这些事议论完了,顾正臣也终于站了出来,高声喊了一嗓子:“陛下,臣有本奏。”
“讲。”
朱元璋抬手。
顾正臣直言道:“陛下,早在首航澳洲之后,臣便提起过制作大明旗之事,然此事一拖再拖,至今没个音讯结果。今日,臣再提此事,希望礼部官员可以用心办事,尽早拿出大明旗。”
朱元璋恍然,看向李叔正、任昂:“说起来,这件事朕也忘了催问,礼部,怎么回事?”
李叔正移步而出,手持笏板言道:“陛下,臣翻阅古籍,查问古今,从未听闻过某朝还需制造国旗之事。何为国,国乃是分封之地,乃是藩属之地。大明乃是天子之朝,是宗主,当有天下,如何能自降身份,制什么国旗?”
“礼部认为,制国旗有损大明威严,故此拒绝。此事关乎朝廷与陛下颜面,更关乎万民对朝廷之看法,臣难以从命。”
朱元璋看向顾正臣:“礼部有礼部的理由,你的理由呢?”
顾正臣叹了一口气。
古代一直没有出现国旗不是没原因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围不管是臣服还是不臣服的,在中原王朝眼里,要么是番薯国,要么是朝贡国,要么就是不臣之国。
总之,全天下都应该是我们的。
自我中心的认识在那摆着,哪里还需要通过国旗来证明什么,区分什么?
别说大明不应该有国旗,秦国也不应该有,朝鲜、日本、安南等国,都不应该有国旗。一旦每个地方都单独搞出来国旗,在那一插,那不是显得他们不臣服大明了吗?
除了这一点外,还有外交需求不那么高的原因。
出使使臣即便是没什么旌旗,只要手持旌节就够了,去了地方,人家迎接下也不需要插国旗,奏国歌,大家都没这一道程序。
至于军事上,更用不上国旗,各色将旗、令旗就够多的了,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你弄一个国旗摆在那,到底发挥啥作用?
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