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刍会因项燕的功劳而信任项燕,但却必然会因嬴成蟜的战绩而重用嬴成蟜。
再加上嬴成蟜本身的能力与性格,嬴成蟜很容易在楚国站稳脚跟、手握军权。
如此一来,待到熊启入楚时,二人就可以形成同盟。
一人手握军权、一人身负大义,熊启篡位的过程将比公子负刍更轻松!
只可惜,嬴成蟜他不听劝啊!
熊启只能下调了目标:“吾听闻,新任安陵县令典生与长安君私交甚笃?”
嬴成蟜略略颔首:“典县令乃是臂助本君研究缝合之术的功臣。”
“昌平君若要见此人大可直接投帖。”
“此人虽为安陵县令,现下却尚未赴任,仍在咸阳城内交接公务。”
典生乃是吕不韦的臣属。
吕不韦离朝之后曾令典生等人来寻嬴成蟜投靠。
但彼时的典生并未听从。
直至嬴成蟜千里驰援吕不韦,典生才终于投上拜帖,愿意追随嬴成蟜。
熊启笑道:“吾确有一事要劳烦典县令。”
“楚地有一大才,名为熊犀。”
“吾欲举荐此人为安陵县令,不知可否请典县令行个方便?”
“当然,吾亦不会亏待了典县令。”
“栎阳是个好去处,吾亦会上谏请典县令就任栎阳县令。”
嬴成蟜沉吟片刻后看向熊启:“若本君没记错的话,早在灭魏之战后,王兄就驳回了昌平君此谏。”
熊启温声道:“时移世易!”
嬴成蟜轻声一叹:“昌平君有意赴楚?”
熊启的野心已经要溢出来了,连嬴成蟜都能看出端倪。
因为熊启不怕旁人知道他的野心。
在他国危难、正统飘摇之际,很多国家都会派出他国在本国的质子或公子,令其回国夺位。
燕昭王、齐桓公、晋怀公等人的王位都是这么来的。
如果熊启真能抢了公子负刍的王位,对于秦国而言也有好处。
所以熊启坦然的说:“吾自当遵从王令。”
“若大王有心匡扶大义、正楚国乱象,吾责无旁贷。”
说话间,鱼竿再次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