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592 章 吴2(7/8)
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由于吴军的水军的主力都在长江,因此石头城很自然地成为水军的总部。它是长江沿线最大的码头之一,经常停泊有上千艘船只。当时,中等载重量的船可以运马80匹,大船可载军士达3000人,有的船仓高达五层。

    武职职衔

    大司马

    大司马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吴国黄武七年置大司马,后又常分置左、右大司马,位在上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

    上大将军

    为三国时吴国所创,孙权于黄龙元年置。“上大将军”之职并非汉制,由孙权所创,其位在三公之上,高于大将军,次于大司马。

    大将军

    原东汉时期武官的最高官职,吴国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次于上大将军。

    都督

    正式职称为督军都御史,简称都督,督军。为孙吴某部队都督或地区都督。治所随战况需求更替,一般正式成立时间以周瑜占领南郡为基准算起。通常所说的的大都督则为战时督,为一场战役中的最高军事领导,担任过此职的有:陆逊、全琮、施绩。

    都护

    大帝特别设立荣衔,从护军衍生,最早荣获都护头衔的为孙皎。

    兵役制度

    孙吴的主要兵役制度与曹魏相近,均为世兵制。由于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一些部队原属孙吴诸将私有,即世袭领兵制。起初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策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各将领所领军队算是部曲,军队除了服从中央指挥参与战役,但还要为其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在将领死后军队须继续听令将领儿子或兄弟等继承者。世袭领兵制曾是吴国的重要支柱,后孙权加强集权,世袭领兵制逐渐消亡。

    军队规模

    孙策起兵时,仅有几百名士兵,  后来得到父亲的旧部一千多人。  孙策在攻打刘繇的前后,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击破刘繇时已经有几万军队。到孙策死时,孙吴的军队数量应不下于十万。据史书记载,孙吴强盛时,军队人数大概有三十万,降晋时大约也有二十三万,其中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