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的节度使都会被杀。
而且最重要的是,士气彻底没了,都去抢劫了,谁还有心思守城燕军是很能打的,从北到南,多少场大战证明了燕军的强悍,士气彻底崩了,还守个屁的城!
朱元璋也绝对没想到,自己精心打造的应天京师防务,在自己死后仅仅四年,就被破了。
这些个儒生整天喊什么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你别光说,你倒是做啊!
在这种情况下,军将们只能选择开城迎接燕王,这便成了唯一的解决方案,投降燕王可能还会活下去,任由城中军兵劫掠下去,不用几天功夫,就能抢到大功坊,也就是武勋集中的地方,要么就是没人防守的南京,被燕军攻破。
可能朱允炆点了一把火,把自己给烧死的时候,仍然想不明白,前几日还对燕王喊打喊杀的军将们,为何会临阵倒戈,直接开金川门打开,迎接打了四年的燕王入城。
相反的例子就是于谦于少保在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出城迎敌。
大家都是京师保卫战,都是北方来敌。
明堡宗做了瓦剌留学生后,也先在十月份扑倒了京师城下,而于谦的应对方案,不是城墙,而是在城外民舍组织反击,没有纵容溃兵、士气不振的军兵坚壁清野,而是能把攻城的树木全部砍伐,再加上城外民舍作战,釜底抽薪、背水一战。
在皇帝被俘的情况下,大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甚至还把皇帝给要回来了。
在正统十四年之前,历史上只有两次皇帝被俘的大战,一次是西晋的晋怀帝和晋愍帝,一次是北宋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无论哪一个都没有打赢对方守住京师,无论哪一个最后的结果都是半壁江山,无论哪一个都没有将贼酋的脑袋砍下来变成赏钱,但也先的脑袋,最终被阿剌知院给砍了,送到了大明换成了赏钱。
戚继光跟皇帝说,哪怕是建文四年六月初九的时候,朱允炆也不会丢了朱元璋留给他的江山,直到他听从贱儒建议,开始在连战连败、人心思动、士气低迷的时候,下旨坚壁清野,才会输的那么彻底。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自瓜州渡江,庚申至龙潭,帝令清野,民多自焚其屋舍。
也先都把大明皇帝给俘虏了,攥在手里想干什么干什么,甚至让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