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只是碍于礼制和向朗的面子不好说话罢了。
眼见形势是这样,诸葛亮心里有数了,他本人其实也是更倾向于杨清的建议,也是碍于朝廷礼制不好立即表态。
现在大多数人都同意按杨清的法子设立忠义祠,他就没了后顾之忧,遂道:“既是如此,那就照明之的提议建忠义祠吧,待回到成都之后吾自会将此事上奏天子。”
顿了一顿,诸葛亮又侧头对左下首的向朗道:“巨达公,礼制上不必担心,朝中饱学之士颇多,此事定会办得有制可依的。”
他言外之意就是礼制这种事是可以解释的,通过引经据典,供奉所有阵亡将士也就会变得符合礼制的。
向朗自是听懂了这个意思,拱手道了个是,就不再出言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