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策没什么不同的温明棠这才重新审视起了温玄策这个人。说实话,原先,据着原主的那些记忆,以及众人的道听途说,在她眼里,温玄策这个人是个有理想、抱负,敢于直言上谏的有良知的大儒与读书人。这样的人当然于百姓以及大荣而言都算是个好人,却又是个浅显直白过头了的好人。
同话本子中那些文字描述出的‘好人能臣’没什么两样,温明棠想到这里,嘴角撇了撇,轻声道:“脸谱化的大荣良心股肱之臣。”
可事实上的温玄策又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起他将所谓的遗物给了温秀棠,又看着温秀棠拿着温玄策的遗物到处吆喝卖高价……温明棠忽然觉得这一幕陡然变得耐人寻味了起来。
这等‘脸谱化的大荣良心股肱之臣’除了温玄策之外,温明棠还能想到的,便是此时被囚于宫中的靖国公了。
那位靖国公亦是个大荣良心之臣,不比死去的温玄策因无法再与其接触,而判断不出其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位靖国公此时被囚于宫中,能接触,自是还能慢慢品出他真正的底色来的。
或许,大荣良心之臣是真的,温明棠有原主的记忆,自是知晓温玄策那些忧国忧民,阐论实事的文章,也是因为面对妻女时的那等表情与感慨做不得假,才让温明棠有了这等判断。可同样的,这等人……当真会迂腐到傻乎乎送死的境地么?
多数时候,迂腐傻气之人……在官场上是爬不到高位的,而是更适合做个寄情山水的名士。
名士清高为大雅,处理琐事的父母官为大俗,那中间雅俗融合适宜的又是什么人?
对待亲生的妻女尚且感情淡淡的,更遑论是隔了一层的侄女?温明棠又想起了温秀棠关在大理寺大牢时吵吵嚷嚷的那些话;温玄策将东西给她时让她莫要后悔,还叮嘱其凡事皆有代价,莫要胡来!
当然,这些话温秀棠是不信的,不止不信还不屑,这一点看她大力吆喝就知道了。
忍不住再次感慨了一番温秀棠的举动还当真是从来不超出众人的预料之外后,温明棠笑了笑,想起温玄策来:原先对温玄策这个人她便是慎重的,此时……则更慎重了。
名满天下的大儒,大荣良心股肱之臣,直言上谏,坦然赴死,光明磊落至极的是他!可同样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