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一直资助他的哥哥破产,常玉彻底失去生活来源。但是他早就习惯了当公子哥,已经没有谋生的本事,经常需要靠朋友的接济过日子。
“60年代的时候,台岛伪教育部长黄季陆访问法国,结识了常玉,邀请常玉前往台岛举办画展,并邀请他到台师大美术系任教。
那时候常玉已经穷困潦倒,得到这个邀请自然欣然应允。
临行前,他先把自己的42幅画作运到台岛去。但艺术家的老毛病发作,他忽然想去埃及观光。
很遗憾,人家埃及跟大陆建交,并不承认台岛的护照。
常玉也没多想,立即把自己护照换成大陆的,顺利造访了埃及。可当他想去台岛的时候,去不了了。
于是,他想要台岛方面把当初寄过去的42幅画寄回来,但人家不认账,耍赖。”
李源:“这不能说明台岛那边不重视文物艺术品吧?”
不认账,不是更加说明人家看重吗?
“错了,人家压根不重视,只是单纯不想还而已。”
常玉的42幅画一直躺在台“教育部”仓库的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从未得到展览的机会。即使是这样,他们也要占着画。
又过了两年,台“教育部”想起仓库还有42幅画,才把它们交给台岛的历史博物馆。同样地,由于常玉籍籍无名,这批画在博物馆也没有得到妥善保存。
“也难怪博物馆的,没有名气的画作,让人家怎么重视?不过,赖着人家的物品,确实很下作。”李源评价道。
“你又错了。”
李源:“……”
什么鬼啊!
又错了?
“后来常玉出名了,欧洲人不知道为啥脑子抽筋,突然又发现了常玉的画,觉得画得真特么好。”
不过,那时候常玉已经去世。
一时间,常玉突然成了中国的梵高,死了以后画作受到了追捧。
台岛人如梦初醒,才想起自己家里还有42幅常玉的画啊,赶紧准备举办常玉画展。他们从历史博物馆的角落里找出常玉的画。
翻出来后,傻眼了,42幅画破损、虫蛀、发霉,各种损坏,没有一幅能看的。他们